一、悠遙科技有限公司靠譜嗎?
是靠譜公司。
上海悠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3D 打印設備研發生產。主要發展 3D 打印智能設備及3D打印整車研發,并設計出應用在整車制造上的工業級3D智能生產解決方案,相比傳統汽車制造能節省 80% 的成本,并能根據用戶需求實現快速迭代。該方案已應用在XEV的首款量產車YOYO中,量產準備順利進行,計劃 2020 年底正式上市。
二、新凱龍汽車怎么樣
在去年的日報文章《3D打印離汽車制造還有多遠?,我總結了3D打印在汽車領域應用的四個方面:R&D、試制、夾具改裝、維修和直接制造。
其中,在R&D和試制中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而在夾具領域的應用方興未艾,而在直接制造領域的應用卻非常少見。
即使有直接制造,也只是個別零件的測試,比如布加迪凱龍制造的鈦合金3D打印剎車卡鉗:
再比如寶馬i8 Roadster的3D打印敞篷支架:
比如福特野馬GT500的電子駐車制動支架,福特猛禽F-150的輔助插頭,福特??怂箍湛照{系統HVAC的杠桿臂零件:
在一系列試水的直接制造中,一家名為XEV的中國公司尤為先鋒――它直接使用3D打印來建造整車。
作為一名3D打印從業者,我印象最深的是XEV:創始人路迪帶給團隊的頂級設計基因,讓他們能夠將工藝和設計如此無縫地結合在一起。
就上面那輛車的材料和3D打印技術,我們團隊也能搞定大部分;問題是我們這些理工科的男人,就是設計不出這么漂亮,設計的時候充分考慮工藝的優劣。
XEV怎么樣了?
將3D打印應用于汽車的直接制造,乍一聽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11月11日,我參加了XEV上海中心的開業典禮。
XEV上海中心位于寶山區的3D打印博物館。
知道進度后,我會把重要的信息匯總一下,分享給大家。
一、獨特的細分市場2019年對于汽車行業來說是危險的一年。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尤其如此。蔚來創始人李斌成為“2019年最差人物”。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人想用3D打印作為造車的新生力量,你肯定會搖頭說不靠譜。
XEV顯然沒那么蠢。它的產品是“小城市出行產品”,不一定是乘用車。其實這款車的定位和李想早期的SEV差不多,面對的市場巨大(山東低速電動車年銷量百萬)。
而李想立足中國市場,SEV生不逢時,沒等到國內法律法規符合的那一天。XEV改變了思路,先在專用車市場和歐洲市場商業化,等國內法規成熟再殺。同時,我老滲個人認為XEV對于山東低速電動車企業來說,如果要升級產品,是一個非?;パa的合作伙伴。
關于歐洲的商業化進展,XEV在開幕式上宣布了兩條消息:
一是訂單,意大利郵政和歐洲最大的旅游公司ARVAL的7000份預售訂單;
二、經銷商:意大利兩大經銷商Campello Auto和Ascon Auto。
第二,產業鏈的合作伙伴
判斷一個項目是否靠譜的標準之一就是產業鏈上的其他公司是否愿意玩這個項目。開幕式上,XEV合伙人分別致辭,分別是:
3D打印技術合作伙伴:工業3D打印公司ATMAT和酷鷹科技。
3D打印材料合作伙伴:Polymaker,全球領先的3D打印材料供應商。
經銷商合作伙伴:意大利Campello Auto和Ascon Auto(上面提到的)。意大利Campello Auto首席執行官Andrea Campello預測,有信心實現YOYO車型在意大利的年銷量達到1萬輛。
機構合作伙伴:中創海洋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等。
除了上述合作伙伴,進入量產階段后,XEV將與“國內頂級OEM”(具體企業未公布)合作生產。預計2020年第四季度問世,年產能1萬輛。
小結造車是一件很難的事情,3D打印侍灶脊就更難了。以路迪在汽車設計方面的名氣,他本可以選擇更容易的道路,但他選擇了艱難的一條,那應該是實現“3D打印讓汽車設計更自由、更高效”的愿景。
從XEV上海中心開業儀式上了解到的信息來看,XEV與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建立廣泛深入的合作關系辯斗,可以使其更加專注于自己擅長的環節,業務運營也更加靈活和專注,這是一個正確而務實的步驟。
百萬購車補貼
三、用“打印機”就能造一部車,要價不到四萬塊
文/吳鵬飛
位于寶山的上海智慧灣科創園是?3D?打印的圣地,這里?3D?文化濃厚,不僅坐落著中國?3D?打印博物館,園區里還有一座?3D?打印的混凝土橋,愛好者們每至此地,都會打卡留念。
在這樣一塊?3D?打印氛圍濃厚的園區了坐落著一家創業公司,占地一千多平,窗明幾亮,裝修簡約。這間名叫?XEV?公司為?3D?打印而生,打印之物件頗為有趣,不是其他,而是電動汽車。
XEV?創始人路迪在汽車設計界聲名顯赫,年少得志。路迪曾在世界最大的設計公司?ARUP?任汽車業務中國區負責人,26?歲滿懷天賦的路迪便身擔大任,彼時的江淮汽車令其在意大利組建設計中心,出任江淮的全球設計高級總監。從此他便旅居歐洲,為江淮的出海立下汗馬功勞。
和許多身出名門的創業者心態一樣,久居大廠多年的路迪最終決心下海創業,邁向自己職業生涯的新階段。說來也是大膽,初次創業的路迪便選擇了一個相對陌生的領域――3D?打印汽車。
方興未艾的?3D?打印
事實上,3D?打印技術并不新奇。1986?年,美國人查爾斯?胡爾正式申請立體光固化技術專利,技術演變至今已有三十多年。
胡爾在工作中發現液態樹脂遇紫外線就會凝固的特性,他想如果能夠讓紫外線一層一層地掃在光敏聚合物的表面上,使其一層一層地變成固體,將這成百上千的薄層疊加在一起,那么就可以制造任意的三維物體了。
簡單來說,3D?打印的技術邏輯就是把材料的層層堆疊,組成該技術的兩大核心其一是?3D?打印設備、其二是耗材。又根據打印精度、速度、尺寸等各方面的不同,3D?打印又分桌面級和工業級,工業級3D?打印相對來說參數要求更高。帆舉
應用于汽車部件的?3D?當屬工業級,其精度、速度、以及部件體積都有很高的要求。作為車輛部件,常規的?3D?打印材料比如尼龍玻纖、耐用性尼龍材料、石膏材料、橡膠很難應付車輛的強度需求,一臺車相當一部分材料還有賴于鋁、高強度鋼等金屬材料。
那么問題來了,這類材料往往打印速度較慢,成本相對較高。目前國內已經開發出鈦合金、高強鋼等幾十種金屬,但材料成形品性能普遍不高。這也是工業級?3D?打印,尤其是汽車?3D?打印技術發展的瓶頸所在。
目前在汽車領域應用?3D?打印技術力度最大的當屬寶馬,?i8?Roadster?的金屬敞篷軟頂支架、車窗導軌、MINI?的定制化飾件等等,都是由?3D?打印制成,但很難形成規模效應,成本依然不菲。所以一直以來,汽車部件的?3D?打印一直還無法規?;?,僅存在于小部分復雜部件的生產。
盡管如此,3D?打印汽車的前景依喚彎然可觀,市場依然是一片藍海。
據路迪介紹,傳統的汽車制造歷經開模、設計制造等等復雜工序,研發周期長、時間成本高。傳統制造往往需要?36?個月,耗資需要?5?億,而?3D?打印僅需?12?個月,所需成本也不過?3000?萬。
相比之下,不需要開模和沖壓焊接的?3D?打印汽車的成本堪稱低廉。但由于技術難度高,扎根汽車?3D?打印的玩家少之又少,這讓路迪看到了機會。
XEV?的底氣何在
面對汽車?3D?打印的困局,路迪反倒是充滿底氣。
首先是效率的提升,路迪給我們介紹?XEV?的幾個技術亮點:
他們專門針對汽車行業進行設備優化,比市面上的通用性?3D?打印機效率高?4?倍;
二代機器已經可以打印?1000?×1000×1000mm?和?2000×1000×1000mm?的大尺寸部件;
最大打印速度可達?300mm/s;
可以達到?0.05mm?的移動精度;
打印噴頭溫度接近?350℃,打印保溫倉可達到?60℃;
高性能控制面板,可同時處理多向數據。
借助性能和算法優異的機械臂后處理設備,XEV?擁有領先的后處理技術。機器人可以和轎悶執行多種操作以選擇合適的換刀裝置(EE),例如識別工件位置,銑削,打磨,磨削等。
在計算機生產刀具路徑后,人類操作員只需要進行裝件、選擇程序以及卸件的工作,刀具路徑會自動適應工件實際位置,末端執行器自動作業,機器人會自動更換砂紙更改末端執行器,循環往復完成一系列的自動化操作。
憑借幾臺工業級?3D?打印機,XEV?打造了出一輛自家品牌的微型電動車?YOYO。
這部小車三圍?250?x?150?x?147cm、續航?150-180?公里、極速可達?70km/h,結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按照路迪的說法,YOYO?的?3D?打印量產分為兩個階段。
首先是內外飾一些簡單飾件的打印,比如外門、側車身裝飾板、前保險杠內嵌、音箱罩等等。緊接著是前后擋泥板、門翹板、擾流板、儀表盤這些部件的打印量產,最終實現整車?60%?的?3D?打印。
路迪坦言,XEV?的車身框架和車身鋼板以及底盤件目前均由采購而來。這些部件生產成本低,模塊化設計也很容易組裝。
整車&技術解決方案雙營收
路迪旅居歐洲多年,他深知歐洲人對于微型車的癡迷。YOYO?一車率先進軍了歐洲市場,一經上市便得到了歐洲市場的肯定,9000?歐元的定價相比競品極具吸引力。路迪說,他們已經收到了意大利當地?5000?輛的訂單,這對于一家初創公司來說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成績了。
收獲整車訂單的同時,路迪同樣向車企輸出設備技術,預計到?2021?年,XEV?將對外交付?30?臺?3D?打印機,并提供配套的解決方案。
歐洲首戰告捷之后,YOYO?會進一步開拓國內市場,路迪笑著問我:“這車在國內賣四萬塊不到,你覺得有吸引力嗎?”
我不敢斷言?YOYO?的能否大賣,但我能夠肯定的是,中國的微型車市場還遠未飽和。一來微型電動車面對一線城市通勤剛需方便且經濟;再者三四線城市面積有限,充電便利,非常符合微型電動的用車場景。
微型電動車在國內之所以郁郁不得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粗制濫造的產品充斥市場,讓其形象與“老頭樂”深度綁定。國人不是不需要小車,而是需要的是一臺精致小車,尤其是當下追求品質的年輕人。
在一番品鑒?YOYO?這部小車之后,我覺得這它還是極具競爭力的。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